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及办理工伤待遇纠纷案件的实践,现分析如下:
1、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时,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在工伤认定通过取得劳动行政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以后,所受伤害才被正式确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2、劳动者在工伤治疗康复期间,依法享有停工留薪期的待遇,停工留薪期根据工伤的劳动障碍能力不同级别,享受不同时间的停工留薪期,最长为12个月,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长,最多只能延长12个月。
3、劳动者在享受工伤停工留薪期时,用人单位应按照受伤前的待遇,向工伤的劳动者按月支付工资报酬等。
4、所说情形如果属于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没有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的行为将涉嫌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此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关系,同时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2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