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我从15年研究生毕业去北京工作,到18年年底拿到执业证,2020年8月彻底独立。可以说,有长达五年的时间处于助理、实习律师阶段。
北京的律师明显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合伙人级别以上,这样的律师大约占总律师人数的20%。有稳固的案源,有律师团队。这样的合伙人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有一定知名度的律所,重视律所名气建设以及同所、同校律师的交流合作。第二种是在中小所,靠自身的流量,或者人脉***去接案源,重视人脉维系。
总结:第一层面的人,就跟企业老板或者生意人一样,最在乎的永远是维系好甲方的***,维持好自身的形象与知名度。位于第三层面的团队工薪律师,定位永远属于成本支出。
这个是结构性矛盾。
第二层面,独立律师,这种律师属于“孤狼”,要么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要么混着混着就废了。独立律师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有一定知名度的律所,做过一些案子、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案源达不到合伙人标准,往往依靠之前服务的客户互相介绍,同行介绍互相吹牛,或者跟合伙人搞好关系来承接案源。第二种就是中小所的律师,案源不稳定,多数心态常常焦躁,年纪也不小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少数安于现状,有比白领高的收入和相对自由的时间。
总结:第一种独立律师是合伙人的后备力量,会在一个律所待很长时间。第二种独立律师会合计成本,所以更多就挂证,不想支出太多管理费,会选择离家近、费用少的律所。
但是第二层面的律师与第三层面的律师往往互相竞争,互相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
第三层面,就是最苦逼的工薪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了。入行的时候懵懵懂懂,如果遇到好老板带,或者自身水平高、自制力高有规划,那还能坚持下来。大多数第三层面的律师,拿证前的收入是4千——7千。拿证后的收入是8千——1万2。刨除吃穿住行,那就是月光族了。
第三层面被第一层面压制、使用,也能学到一些知识经验,但是更多的是迷茫发呆,或者很多行政秘书的事务。最恶心的是,很多第一层面的人贩卖焦虑,反过来又割第三层面的人韭菜。
你好,我所执业的律所实习期间是没有实习工资的,所以在实习期间需要考虑自己生活的开销问题。然后在实习当中是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加班也是常态。总之,贵在坚持。律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积累经验的职业,只要坚持下来,感觉收获很大,职业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祝您成功。
有梦想是件好事,但在做律师之前可以先问问师兄、师姐,了解一下律师行业的现状,好知道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实习律师是执业律师的必经之路,要1年的时间,大约要1年半左右才能拿到律师证,代表你可以正式执业了。
实习律师的工资是很少的,大约3000元-4000元(广州行情),只够1人吃住,当然师傅的案件多或非诉的业务,工资会高一点。
在拿到律师证之后,看你是独立还是做助理拿工资。如果独立,自己要承担自己的社保、办公室费用等,自己要去开发案源,接到案子后自己才有收入。做助理拿工资的话大约7000-8000元(正常水平)。
我建议先做一段时间公务员,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和人脉之后再考虑做律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