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的。它体现了大多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至于你说的传统文化,中华的传统文化可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可概括的,毕竟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
这句话分两部分理解
1.我反对你的观点。你所表达的观点,我不赞同,坚决反对,旗帜鲜明。
2.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坚决支持你表达观点的权利,***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无论观点相悖与否,说话的权利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你有,我也有。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你可以表达你的任何观点,表达的权利我是坚决支持的。没毛病!
有没有冲突我不知道,但我肤浅的认为这句话在逻辑上不严谨。当对方没有表达观点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对方与你的观点是否相同,你没有理由阻止对方的发言,而对方表达完观点后你貌似也不用誓死去捍卫对方表达的权利了。当然在敌我双方明确的情况下这句话显得很高尚,哈哈!
很多人认为这是伏尔泰的名言,但其实是英国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在《伏尔泰之友》《书信中的伏尔泰》中对伏尔泰思想的综述,她的依据是“爱尔维修事件”。
伏尔泰并不喜欢爱尔维修所写的《论精神》,但当爱尔维修的书出版后受到教会和当局攻击时,伏尔泰又为之辩护。
于是霍尔在评论此事时,写道:“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者后来承认,她错误地在这句话上加上了引号,导致很多人以为这是伏尔泰的原话。
这句话风靡于世,一方面倡导了言论自由,赋予公民说话的权利。它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意见自由市场”有关,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中认为: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观点,都应该让它发表出来,新闻媒介应该成为一个各种观点自由讨论和交锋的“意见市场”,相信每个有理性的人都能明辨是非善恶,“抛弃那些不符合公众利益的东西,接受那些符合个人利益及个人所属社会的需要的东西”。弥尔顿还讨论了禁止人们发表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的不同危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理念深入人心。
一方面,它维护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使人们拥有了自由交换意见的市场让正确和错误的各种言论在交锋中获得真理。
另一方面,这一绝对自由化、含有空想成分和片面性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使20世纪初西方新闻界陷入混乱。利润至上和金钱至上代替理性至上,导致“***新闻”泛滥,多元意见无法表达,公众权利被践踏等,后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基础上重建了社会责任论。
如今,西方的极右言论、排外、种族主义等言论还在将这句伏尔泰的“名言”视为挡箭牌,言论是无法绝对自由的,毕竟理性发表言论的只是少数人,“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必须建立在法律规范之下。
不知道这个“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如果是封建社会皇权下的言论自由,那肯定是冲突的。但中国古代也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说法,现代也一直倡导“求同存异”。我想这句话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冲突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frw.com/post/14985.html
下一篇
国际仲裁的范围